老爸因為這劑藥氣喘到不舒服,11/29讓胸腔科的醫生看過,也開了諾快寧膜衣錠(AMOXICILLIN, CLAVULANIC ACID) 抗感染用藥。經過了一天。12/1這天我回到家,聽老媽說老爸有頭暈的現象,我覺得不對,我擔心的發燒症狀,真的發生了。有38.5度,很高的體溫。立即決定要送老爸去醫院就診。但問題來了,這種因化療所引起的發燒該找那一科看。而聖瑪的癌症醫生就只有兩位,都沒有夜診。這下可考倒我了。當下只好再找胸腔科醫生,但11/29那天的醫生這天沒有出診,又要換另外一個醫生。
這醫生又提出再照X光及抽血的檢查。但我覺得照X光前兩天才照過,這天又照,也太接近了吧。所以我只願意讓老爸抽血。事後証明我的想法是對的,那天讓耳鼻喉科認為發炎的指數有明顯下降。這醫生看了,自已也覺得不用再照X光,就多做一項流感篩檢,這檢查也是正常的。
所以這醫生才開打生理石鹽水+消炎藥。
打完生理石鹽水老爸大量冒汗,體溫也下降了,看似又過了這一關。
陳駿逸說癌藥: Alimta(艾寧達) 優質的第二線非小細胞肺癌化學治療藥物
為什麼過去非小細胞肺癌只有這麼少的病人有機會接受第二線化療呢?
Ø 在過去只有 30%-40% 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第一線含鉑類化學治療後可繼續接受第二線化療。
Ø 隨著第一線化療的有效抑制癌症進展及持續改善體能狀態,愈來愈多的患者可以繼續接受二線化學治療。
經過研究,下列是當非小細胞肺癌病患要考量第二線化學治療的影響因子:
- 對第一線化療有反應的患者,適合繼續以化療控制癌症;
- 患者體能狀態較好的患者,適合繼續以化療控制癌症;
- 患者非小細胞肺癌其組織學型態,如果是肺腺癌,則Alimta(艾寧達) 是一個優質的第二線非小細胞肺癌化學治療藥物,如果是鱗狀細胞癌,則不太建議Alimta(艾寧達)的使用;
- 患者是否有吸煙的習慣不會影響二線的化療的療效;
- 癌症復發的速度與轉移的程度;
- 患者是否同時罹患其他的疾病;
- 考量患者的生活型態等因素,考慮設定二線化療治療目標的重要因素。
過去,歐洲紫杉醇(Docetaxel) 是最早被證實可顯著延長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活的第二線化療藥物。一般來說,Docetaxel 臨床上常常是每三週給藥一次或每週給藥一次。
所以延長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生命旅程的目標,治療上需要考慮完整、連續的治療計畫。
西元2004年,一項名為JMEI 的研究,是評估 ALIMTA 在非小細胞肺癌第二線治療之全球性查驗登記的第三期臨床試驗。
Ø 試驗設計為:第三期,多國多中心,隨機分組,對照控制之非盲性試驗。試驗比較 ALIMTA 與
docetaxel 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二線化療。
Ø 收錄患者依據各預後因子 (例如 ECOG PS 0/1 vs 2,Stage III vs IV,Number of prior chemotherapy regimens,Best response to prior chemo,Time since last chemo,Prior platinum,Prior taxane,Homocysteine level,Investigative center) 進行分層分組。
Ø 患者依照 1:1 的比例分別接受 ALIMTA 或 docetaxel。
Ø 試驗主要目標為患者之存活時間。
Ø 次要試驗目標包括癌症反應率,疾病無惡化時間,副作用及生活品質評估。
研究結果如下:
▲ 整體存活時間中位數:ALIMTA 8.3 個月 vs. docetaxel 7.9 個月
整體存活時間二組接近相同:HR 0.99; 95% CI, 0.82 to 1.2
二組存活曲線幾乎完全重疊,且第一年存活率: ALIMTA 29.7% vs. docetaxel 29.7% (統計上無顯著差異 p = 0.8453)
l 腫瘤反應率部分:
ALIMTA 與 docetaxel 提供相同的腫瘤反應率 (p > 0.999) :
ALIMTA 與 docetaxel 提供相同的疾病穩定率 (p = 0.931) :
總結其療效比較:
在治療二線非小細胞肺癌,ALIMTA 提供與 docetaxel 相當的療效:
Ø 患者整體存活時間
Ø 疾病無惡化存活時間
Ø 癌症反應率及疾病控制率
Ø 患者接受治療的療程中位數 (4個療程)
JMEI 臨床試驗中對於副作用的分析報告:
l Neutropenia(中性白血球降低):Docetaxel 為 ALIMTA 的 8 倍 (40% vs. 5%);
l Febrile neutropenia(中性白血球降低引起的發燒):Docetaxel 為 ALIMTA 的 6.5 倍 (13% vs. 2%);
l Infection with grade 3 or 4 neutropenia(嚴重感染): 只有 Docetaxel 有發生過 (3% vs. 0%);
l 患者因熱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而住院:docetaxel 約為 ALIMTA 的 6 倍 (13% vs. 2%)。
l 患者因其他與藥物相關的副作用而住院:docetaxel 約為 ALIMTA 的 2 倍 (11% vs. 6%)。
l 合計患者因與藥物相關的副作用而住院:docetaxel 約為 ALIMTA 的 3 倍 (24% vs. 8%)。
l Docetaxel 的 G-CSF/GM-CSF(白血球生成素) 使用顯著較Alimta多。
l Docetaxel 有顯著的掉髮 (所有級別):38% (vs. ALIMTA 6%);
l Docetaxel 有較多的腹瀉(所有級別):24% (vs. ALIMTA 13%);
l Docetaxel 有較多的感覺神經毒性(所有級別):16% (vs. ALIMTA 5%);
l 發生 Fatigue (疲倦)的比率相當:34% vs. 36% (所有級別)。
而相較於 docetaxel,ALIMTA 的療程中則有:
l 較少的第三/四級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與熱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
l 較少的腹瀉與掉髮;
l 較多的 ALT 值升高 (Grade 3/4: 2% vs. 0%);
l 較長的無嚴重副作用存活時間。
l 療程中副作用較低也無蓄積的現象
l 較少患者因副作用而住院
l 較少需要使用 G-CSF/GM-CSF(白血球生成素)
所以,在相同的療效下,藥物的安全性的資料就可能成為選擇適當的化療藥物的重要因素。
如果依患者對於第一線化學治療的療效做分析:
第一線化療達到 PR 的患者,對第二線 ALIMTA 的反應率提高為 11.1%,疾病穩定率則提高為 47%。整體存活時間延長到 15.8 個月。
第一線化療達到 SD 的患者,對第二線 ALIMTA 的反應率提高為 10.2%,疾病穩定率則提高為 50%。整體存活時間延長到 10.5 個月。
再次肯定 ALIMTA延長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生命旅程的目標,治療上需要考慮完整、連續的治療計畫提供優異療效。
而一般會擔心化學治療的副作用會隨著治療療程而逐漸累積,但是ALIMTA治療患者(左圖)沒有出現隨治療療程增加,劑量的累積而有副作用累積的現象。相對的,Docetaxel 療程中,無副作用的患者比例逐漸減少,有明顯較高的第三/四級副作用發生比例,各級副作用維持相當的病人數。
資料來源: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bencandy.php?fid=59&aid=346&page=5
陳駿逸說癌藥: Alimta(艾寧達) 優質的第二線非小細胞肺癌化學治療藥物